首页 试题详情
问答题

案例:阅读某教师讲授八年级课文《最后一次演讲》的两个环节,完成第16题。 导入环节 教师:1946年7月15日,在云南大学礼堂,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上,李夫人带着悲泣走到台上,愤怒地控诉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罪行,泣不成声。一千多听众都愤然泪下,而竟有一些歪戴礼帽的特务不顾纠察队的一再制止,在会场中抽烟、说笑、无理取闹,想造成混乱。闻一多先生本来不准备讲话,看到这种情况,抑制不住心头的愤怒,走上讲台…… 同学们在课下录制了模仿闻一多先生演讲的视频,下面我们一边播放,同学们一边在书上标记出你感受最深刻的词句,同时观察表演者的表情和动作,遇到鼓掌的地方我们还要鼓掌。 拓展环节: 教师在总结了本文的学习之后,选取了以下文本,进行了拓展阅读。 红烛 闻一多 红烛啊! 既制了,便烧着! 烧罢!烧罢 烧破世人的梦,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,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! …… 红烛啊! 流罢!你怎能不流呢? 请将你的脂膏, 不息地流向人间, 培出慰藉的花儿, 结成快乐的果子! 红烛啊! …… “莫问收获,但问耕耘。” (1)评析“导入环节”的优缺点,并提出具体改进建议。(10分) (2)分析“拓展环节”中教师选择该文本的目的。(10分)

正确答案:A (备注:此答案有误)

相似试题

  • 问答题

    案例阅读教师讲授年级课文最后一次演讲》的两个环节,完成第16题。 导入环节 教师:1946年7月15日,在云南大学礼堂,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上,李夫人带着悲泣走到台上,愤怒地控诉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罪行,泣不成声。一千多听众都愤然泪下,而竟有一些歪戴礼帽的特务不顾纠察队的一再制止,在会场中抽烟、说笑、无理取闹,想造成混乱。闻一多先生本来不准备讲话,看到这种情况,抑制不住心头的愤怒,走上讲台…… 同学们在课下录制了模仿闻一多先生演讲的视频,下面我们一边播放,同学们一边在书上标记出你感受最深刻的词句,同时观察表演者的表情和动作,遇到鼓掌的地方我们还要鼓掌。 拓展环节: 教师在总结了本文的学习之后,选取了以下文本,进行了拓展阅读。红烛闻一多 红烛啊! 既制了,便烧着! 烧罢!烧罢 烧破世人的梦,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,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! …… 红烛啊! 流罢!你怎能不流

    答案解析

  • 问答题

    阅读一位教师讲授年级的语文课文《阿长与〈山海经〉》的两个环节,完成第 16 题。案例:环节一:启发思考 教师提示:文中写到小时候的鲁迅拿到《山海经》时的反应:“霹雳”“震悚”,那么,让他发生如此反应的《山海经》是一本什么样的书?展示 PPT。环节二:比较阅读 教师提问:文中有三次提到《山海经》,文字有什么不同?如果第三次和第一次调换顺序可以吗? 对于“我”而言,《山海经》有着怎样的意义?展示 PPT。学生讨论发言。 教师归纳:不能换,因为第一次是写叔祖的介绍,“听别人讲”的,知道了这本书。第三次的文字表明——经过“自己细细读”已了如指掌,如数家珍,正是通过这三次对书的描写,说明了《山海经》于“我”而言的意义是:打开一个世界,唤起无穷的好奇心和无羁的想象力的书,甚至可以说有“启蒙”的意义。 (1)评析“环节一”中PPT展示《山海经》一书的作用是什么。(10 分) (2)评析“环节二”教师提问的目的。(10 分)

    答案解析

热门题库